读《新论语》有感——市政协办公室 徐礼舰
发布时间:2020-09-27
近日,我研读了《新论语》,感觉非常舒畅和清通。这本书是钱宁先生对《论语》进行了重构,为我们这些后辈之人仰望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打开了方便之门,他用最锐利的智慧、最深刻的言语,最朴实的教诲开启了时光之门,为我们留下了启迪与智慧。 重构后的《新论语》全书第一段就以“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把《论语》的核心价值观念“仁者爱人”用来开宗明义,是本书的匠心独运,也表明了作者对孔子思想的更新理解。在研读《新论语》过程中,我重点研读了路径篇求仁之途,学习、修身和践行,有三段印象十分深刻,使我深深地感叹,孔子的智慧尽在字里行间中。 读至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感触颇深,孔子用38个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也为我们后来人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这段话讲了孔子自己,也指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学习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最后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而志于学,人在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学习做学问,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十而立,我认为就是立身、立业、立家,立身就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学习要形成自己特有的品格和修养,它应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一技之长,这是人生的必备;立家就是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家,也就有了安宁稳定的生活。四十而不惑,这个年龄,不再年轻,基本都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经历多少磨去了些激情,多了沉稳,也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人生定位,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照顾好家庭,要抓好孩子的教育,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这是人生的根本,是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是必须尽到的社会责任。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人,走过人生的大半,工作、家庭相对稳定,他们正处于人生最清醒的阶段,不怨天、不尤人、不懈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未尽的责任。六十耳顺,六十岁的年龄,是退休的年龄,也早已看透了人生、生命和名利,不要因为角色的转变而影响了自己的心境,要健康快乐地生活,不但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是对社会一种贡献。七十从心所欲,要顺其自然、要随遇而安、要不逾矩。这个年龄,应看淡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兴趣的事就去做,对别人的看法不顾忌,对身体的衰老不惊慌,一切顺其自然,面对生活各种遭遇要坦然面对,要保持从容安定的心理状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读至“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使我深受启示,这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也应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修身的座右铭。贤者,德才兼备也。郑德荣、黄大年等先进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鲜活的价值观,我们作为党的干部要时刻不忘初心见贤思齐,让模范引领自己,成就自己,在本职岗位上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履职尽责。我们要以市纪委、监委印发的《忏悔录》中反面典型为警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引以为戒,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读至子曰:“谁能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这是孔子践行的例子,践行就是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没有人能够不经过门而走出屋子,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过了门坎,门外就是“大道”。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果只是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缺乏与基层的实践联系,就会脱离实际纸上谈兵,作为党的干部,要大胆的迈出那道“门坎”,要在学习实践中历练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思想、态度和作风成熟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熟标准和人格魅力。 以上三段孔子的话,分别是我对学习、修身和践行的理解,在通读《新论语》过程中,有很多名言佳句都使我深受启发和感触,在这里不一一缀述,作为党的干部,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理解、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自觉向先进典型学习,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见贤思齐,不断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二是要修身养性,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任何时候都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要进一步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牢记党的宗旨和道德规范,摆正位置,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要在实践中践行真知,不断强化规矩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时刻牢记“学习、修身和践行”的求仁之路,主动拜书本为师、拜实践为师,虚心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既要熟练掌握本科室工作,更要大胆付诸实践,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增强规矩意识,不踩“红线”、不越“雷池”、不闯“禁区”,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