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对大地的崇拜——政协委员 杨冰
发布时间:2022-11-23
我在秋天的午后,阅读了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我化身成头戴制帽脚蹬长靴的哥萨克,四下是苍茫的大草原,耳畔响起哥萨克的古歌:“不是犁头开垦出这沃野千里,开出千里沃野的是战马铁蹄,千里沃野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装扮静静顿河的是年轻寡妇……”这是我作为阅读者的造化,也是小说家的造化,相信,此刻,如果我能与作者面对面,那么,在两个人的对视里,一定是致敬和崇拜。顿河之美在于肖洛霍夫描绘出的哥萨克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高手匠人构建出来的,而是对土地对人民拥有无限情感的人的情怀展现。肖洛霍夫对顿河的熟悉,使得他在每一个细节和人物的刻画上都入木三分,几个主要人物的描写浑然天成。格里高力在白军和红军中的摇摆不定;阿克西尼亚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潘捷莱性格暴躁,但对亲人怜爱有加;娜塔丽娅的善良、美丽和刚烈。每一件相关事件的发展,都会给你感觉,人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是这样的,而绝不应该是别的样子。哥萨克既是士兵又是农民,作为镇压者角色的士兵,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农民,在哥萨克人身上,融合得那么自然。马、酒、枪支……这些反复在小说中出现的元素,成为哥萨克人的一部分,也是顿河画卷中的一部分,是小说的点睛之笔。只有粗犷、善良、勇敢、强悍的民族,才配和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当这些词汇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时,读者能深刻感知到这个民族血与火的秉性。这些人物和事物,就像山巅初融的雪水,每个哥萨克都是一颗微小的水滴,组合为一体时,会迸发出了巨大的不屈的能量。读者在阅读时,被这缓慢而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体会着哥萨克的粗鲁野蛮、单纯幽默,保守卑微,你会在这里结识一群被压迫者的后裔,一帮不屈的战士,一群小农意识支配下的农民和无政府主义者。这些人性魅力贯穿全篇,使得小说和谐统一。 小说反映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至国内战争时期,这十年间,顿河流域政治风云变幻,和顿河流域哥萨克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命运。让读者不由自主地为勇猛剽悍,桀骜不驯的葛利高里的命运惋惜;为勤劳美丽,大胆泼辣,有着火一般热情的哥萨克少妇阿克西妮娅的不幸遗憾;也为他们至深至真,却无法得到圆满的爱情感到心痛。全文以普通哥萨克人葛利高里的生活经历为明线,以他的情感经历为暗线,记叙了他坎坷而又激情迷惘的一生,由点及面,全面又深刻地反映了顿河流域人民,在面对社会历史重大抉择的紧要关头,经历的思想斗争,走过的艰难曲折。探讨了个人命运,同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表现出作者独有的悲剧意识,和深广的人道主义关怀。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小说最后一幕,葛利高里抱着同他在屈辱中度过一生的妻子娜塔丽娅所生的儿子,站在自家的门前,面对疲惫而广阔的大地,是无奈,是沉痛,是战争,浇灭了葛利高里的一腔热血,摧毁了他追求幸福的权利和选择命运的机会。 1965年肖洛霍夫凭借《静静的顿河》 ,获得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对他而言,这是上帝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