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李晓丹自1985年从事侨务工作以来,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多年来,她从最基层的侨务工作做起,凭着一股韧劲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归侨侨眷的赞许。2016年,李晓丹被选举为市侨联副主席,主持侨联工作。
以人为本,为侨服务
李晓丹常说:“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的工作连着祖国和海外赤子的心。”在工作中,她不断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言行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依法维护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切实的利益问题,用真诚的服务赢得人心,甘做归侨侨眷的“娘家人”和“贴心人”。
主持侨联工作的近三年里,李晓丹处处以身作则,克服我市归侨侨眷困难户多、扶助资金不足等困难,认真研究制定措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组织开展侨界助学、大病救助、走访慰问等多项活动,为贫困归侨、侨眷解决了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他们身边,提升了侨界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开展调研,稳固基层
面对侨联组织机构不健全,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科学发展需要等问题,李晓丹多次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展工作调研,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将情况反映给上级组织。并先后向省侨联和市委统战部报送了《关于全市侨联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在机构改革中解决我市侨联组织“五有”问题的建议》。为妥善解决我市华侨企业公司的疑难信访问题,她积极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多方了解上访职工诉求,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抓住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地化解矛盾,引导企业职工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为了延长侨联的工作手臂,李晓丹把省级“侨胞之家”创建工作作为侨联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多次组织开展了基层侨联工作调研、推动“侨胞之家”创建。通过她的努力,目前我市已有省级“侨胞之家”标兵单位1个,“侨胞之家”红旗单位2个,实现了县级层面“侨胞之家”全覆盖。同时,她还注重利用上级侨联网站等高层外宣平台,积极向外推介我市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重点建设项目,多次参与省侨联“海外华商吉林行”到我市进行考察活动的筹备和接待工作。
关注民生,建言献策
作为市政协委员,李晓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由于担任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兼职副主任、侨务组组长等职务,她积极参加专委会组织的口岸互联互通情况的调研考察、政协委员进社区等相关活动,带领侨务组委员们开展“为侨联建设谏言”“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讨论”“关爱弱势群体”等一系列专题活动。
2018年,侨务组的6名委员来到市康宁医院,为贫困病人送去了所需衣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通过与医护人员座谈,李晓丹了解到医院的困境和患者的生活压力,她组织侨务组全体委员与“九三”学社白山市委共同提交了《关于白山市康宁医院发展问题的几点建议》的提案。
多年来,李晓丹积极参加政协各项活动,带领全组委员们较好地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2017年,她所在的侨务组被评为“市政协优秀委员活动组”。
在日常工作中,李晓丹不断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她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围绕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谏言献策,她关注社会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多次到社区开展调研,就居民普遍反映的不文明饲养宠物问题,提交了《关于推动市区文明养犬的建议》。
2017年,由她领题,对我市红色文化保护利用进行了专题调研,提交了《关于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提升白山文化软实力的建议》,并在八届二次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
2018年初,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李晓丹了解到,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的增多、城镇化建设加快、采煤沉陷区改造搬迁,我市农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相继出现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村”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她积极开展调研,撰写了《关于重视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将在八届三次会议进行大会发言。
作为侨联界别的政协委员,李晓丹说:“在政协的组织下,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将继续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社情民意,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