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做好人民政协制度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着力提高政治鉴别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以模范行动展现出政协委员的时代风采。”12月12日,市政协委员、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主任董新春如是说。
地方志是地域文化独特的载体,把某一地域一个时段的历史采取“事以类聚、横排门类、纵述事实”的体例,所记述的内容是地域文化的依据和根基。地域文化是地方志的延伸和拓展。地域文化所包含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过程、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念成为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传播与弘扬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在董新春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摞整齐的书籍,多为东北三省志。他笑着说,有的书籍随手翻阅方便工作,就不必放在柜子里了,书籍已成为他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年来,他一直担任《白山年鉴》主编、《白山市志》总撰稿人。先后编纂出版《白山记忆》《白山市综合文史集》《长白山民间故事》等白山历史文献专集,并在《吉林日报》发表“努尔哈赤创大业,佟佳老营筑根基”“白山之魂杨靖宇”等12篇专刊历史文献。2017年4月起,他担任白山广播电视台“白山史话”栏目主讲人。2018年8月29日,“白山史话”通过吉林省重点文化项目验收。2016年至2019年,他以《七道江会议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启示》《民族英雄杨靖宇牺牲前的心路历程》为题,先后为各地党政领导干部来白山培训和“大学生暑期白山行”实践活动授课。从2018年9月开始,担任白山军分区“白山市国防教育大讲堂”主讲人。并担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白山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客座教授。2016年,担任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被确定为吉林省地方志专家团成员。
每天早早地就来到单位,是董新春的习惯。每当他人休息时,正是他工作正忙时。一名同事说,他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到单位,事事尽早、事事尽心。外出授课、接受采访,他都是精心准备。他常说,每一次授课、每一次接受采访,就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检验。他多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把地方志这个冷部门,推向公众,推向全市红色文化研究阵地的前沿。在他的带领下,地方志工作的核心已由编纂一部年鉴一部志书向一项事业转变,“宁坐十年冷板凳,不写文章半句空。”这是他的追求。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董新春把这份工作当做自己一份“痴迷”的事业,只要一谈起工作,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嗑。一谈起白山历史文化、白山红色文化,他就完全沉浸其中,谈笑风生,字里行间中透露着自信与喜悦。一听说哪里有史实资料可挖掘,即使爬山涉水、风餐露宿,他都积极参加。如遇新发现,更是像个孩子,高兴得不得了。经常有人问他,董主任你不累吗,他回答,我就是干这个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透露着坚守、执着,责任、初心。
多年来,作为市政协委员,董新春忠实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与政协文史委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参政、议政,联系群众等方面都发挥着模范作用。他提出的《关于在吉林省靖宇县建立“中国靖宇东北抗联教育基地”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他的《关于申报白山市加入中国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员单位的建议》,被市委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