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赋予了白山市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大自然馈赠的长白山土特产具有“绿色、有机、健康”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全国消费者的青睐。我市土特产电商经济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同时也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电商法律意识不强,生产经营不规范,甚至违法违规;另一方面存在职业打假、高额索赔的困扰,电商经营发展的积极性受挫。土特产电商经济发展直接影响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一、土特产电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土特产电商商户在山珍食品散包装及预包装的包装标识等方面存在违反《食品安全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的问题;二是食药同源食品在包装标识内容标注其药用功效中存在违反《广告法》规定的问题;三是大部分电商商户未能有效地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留存生产经营信息,无法保证售出食品可追溯;四是个别不法商人制假售假,消费欺诈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五是相关监管部门未能在电商销售前监管到位,被动应对打假职业人。以上问题的产生,为职业打假、恶意索赔创造了空间。商户们对电子商务带来的方便、快捷和利润很是赞许,对恶意索赔很是诟病却又无奈,很多商户甚至要放弃电子商务、网上销售。
二、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解决土特产电商发展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谨慎规制风险
面对“职业打假”监管人员明知是恶意索赔,还要违心为他们“维权”。职业打假行为消耗行政管理资源,扰乱市场秩序,迫切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一是要给监管人员有力的法律支撑,有效遏制职业打假行为。区分职业打假与普通消费者的投诉行为,增加职业打假的获得成本和法律风险,让职业打假不再有恃无恐。二是建议各级维权监管部门针对职业打假统一工作思路应对,总结推广应对职业打假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有效面对过度维权、过度信访,引导正确维权。三是监管人员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确保程序合法。严格把握受理环节、处理环节,注意时间节点与程序,一切按照法律程序办理,避免被职业打假人“牵着走”。同时要依据“诉转案”机制及时立案查处纠正,避免赔钱了事后索赔再次发生。四是纪检监察部门对待职业打假人的上访案件要情理兼顾,不搞一刀切。既要遏制懒政怠政行为,又要敢于为监管人员撑腰,保护执法的环境。
(二)加大行政指导和监管力度
建议工商、食药监等监管部门要引导商户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保证食品可追溯,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建立食品销售记录。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详细列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食品安全法》的有关问题和实例,详细列出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增强商户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关部门要依托投诉举报平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职业打假的走势,依法对广告用语、价格标注、标识标签等问题进行行政指导,也可以通过约谈、宣讲会等形式督促电商规范经营。在处理职业打假索赔过程中,要杜绝“以调代罚”、强迫电商“花钱消灾”等消极做法。组织法院、行政部门、专业律师等对网上销售土特产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统一执法尺度。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土特产电商采取品牌经营模式,培育品牌文化,塑造品牌形象。
持续加大对土特产市场线上线下交易的监管执法力度,重点打击制假售假、消费欺诈、虚假宣传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案件。要尽早制定出台长白山土特产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主动开展时令土特产食品抽检工作,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让经营者、消费者放心经营、放心消费。要开展网上巡查、网上抽检,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信息。
(三)加强行业自律
政府相关部门应引导电商建立土特产电商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依法制定行规行约和管理标准、服务标准、质量标准,管控商品质量,维护行业信誉,提供信息服务。协会负责全地区土特产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利用长白山独特的区位优势、整合生产资源,树立地理标志形象,打造长白山品牌,实现“好土特产”到“名牌土特产”的华丽转身。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引导电商、行业协会树立品牌意识,注册具有地域特色的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加大线上线下的保护力度。行业协会、有实力的电商采取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模式,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允许品牌商标授权其他会员和商户有偿使用。
长白山土特产电商经济为增加农民、林矿区下岗职工收入,解决大学生就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发展绿色产业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希望各相关部门携手联动,认真解决突出问题,切实为土特产电商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