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议政献策>>大会建言

关于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提升白山文化软实力的建议

李晓丹常务委员(侨联)

[发布日期: 2018-03-21]    字号: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白山市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有长白山文化、满清文化、鸭绿江文化、森林文化、人参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从不同角度和节点向人们展示了白山市的历史沿革和人文魅力。尤其是白山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昂扬的奋斗精神,成为白山人民不忘初心、实现梦想的力量源泉。 

  下面我就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提升白山文化软实力谈几点建议。 

  一、基本情况 

  白山是革命老区,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给白山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有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14年形成的抗联文化;有以“四保临江”战役为节点,彻底扭转我军战局,在推动东北解放战争进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还有建国以后白山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目前,全市共有红色文化遗址、遗迹108处,博物馆、纪念馆12个,烈士陵园8个。 

  二、存在问题 

  虽然白山红色文化底蕴厚重、资源丰富,但没有转化为白山文化软实力,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红色文化研究缺乏系统性 

  我市现有参与红色文化研究的人员多半是红色文化爱好者,没有专业研究人员,因缺乏有效的组织,研究方向比较随意、散乱,全凭个人兴趣,所以缺少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已经问世的红色文化艺术作品传播影响力不够。这些年来,我市陆续创编完成了一批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包括图书、歌舞剧、影视剧等,但能产生轰动效应,达到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却寥寥无几。 

  (二)红色文化转化缺乏有效途径 

  目前,除杨靖宇殉国地、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七道江会议旧址、陈云公园等打造比较成型外,还有很多原址、原地、原貌的遗址、遗迹没有开发,更没有形成红色旅游景点和景区。很多遗址、遗迹背后的历史故事,只有少数专家、学者能够讲清楚,没能转化成游客所喜欢的艺术形式。博物馆、纪念馆多以图片展示为主,表现手段单一,讲解也是照本宣科,生硬呆板,套话连篇,不能与游客互动,缺少打动人心的讲述。 

  (三)红色文化资金投入不足 

  我市现有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大部分资金都是对上争取,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有限。红色文化旅游投资较大,回报周期长,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补贴又是先建后补,补贴比例最多30%,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难以撬动民间资本的投入,红色产业难成规模。 

  三、几点建议 

  (一)对红色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和抢救式保护 

  建议由党史、文化等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红色文化爱好者,加快对我市红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有重点、分层次地挖掘红色文化、保护遗址遗迹、征集文物史料。避免众多遗址、遗迹因保护不利,永久失去。如抗联名将曹亚范殉国地、东北抗联诞生地城墙砬子会议旧址等。另外,许多历史见证人已到暮年,如不进行抢救式的整理,鲜活的文史资料将会湮灭。据统计,2014年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兵有80多人,现仅有20几人。 

  (二)大胆创新,实现红色旅游全新发展模式 

  理念创新。要淡化景区观念,采取“串点成线”的方式,利用白山高速出入口、城市园林等公共空间和公路两旁的山坡和林地,打造一条以景观小节点展现历史大事件的“红色记忆”景观带,使游客在行车路上感受扑面而来的白山红色文化气息。 

  形式创新。以“红色+”为基本理念,打造白山全域旅游大格局。将红色旅游与白山特色旅游项目有效对接,推出冰雪游、生态游、工业游、休闲度假游、特色小镇游、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游等差异化、个性化旅游项目,让游客感受白山文化的多元。 

  产品创新。精心设计红色旅游路线,定位“游中学、学中游”的旅游方式,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如,打造“一天一夜重走抗联路”、“靖宇将军最后五天五夜”等课程,游客可“点餐式”自主选择体验内容,并根据故事需要穿抗联衣、唱抗联歌、吃抗联饭,按故事情节,体验悬崖攀爬与速降、山谷扎营、清泉汲水、跨越山谷、激情漂流等项目。拓展团队游戏基地,开发出穿越、探险、模拟战斗等竞赛项目,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延长旅游时间。 

  (三)高端策划,打造红色文化艺术经典 

  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触及人的灵魂。争取与宋城演艺等一流文化演艺公司合作,着力打造属于白山的红色艺术经典,给现场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再结合我们独有的长白山文化、满族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让观众真切地感受丰富的白山文化。如,编排《努尔哈赤在江源》《人参王国历险记》《鸭绿江朝贡道》《红楼梦与长白山》《闯关东奇遇记》等经典作品。 

  (四)培养人才,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由政府组织人员去知名旅游企业挂职,到外地学习借鉴红色旅游经验。二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有丰富红色旅游管理经营经验的专家来本地授课,不断提高红色旅游师资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三是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开设相关专业,除传授旅游专业知识外,重点讲解白山红色文化历史,促进红色旅游教育健康发展。 

  (五)多渠道筹资,吸引民营资本参与红色文化挖掘与打造 

  建议市政府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资金,用于遗址、遗迹修复和重要纪念场馆的建设。市、县两级财政可以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所需资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盘考虑,设立专项资金。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目前,中办和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文物局公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博物馆的建议》,建议市政府依此制定红色文化管理、开发、经营的政策和办法,合理确定投资收益比例,在用地、用工、税收以及争取扶持资金等方面给予民营资本更多支持,激发民营企业投资热情,促进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红色文化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来源:政协白山市八届二次会议会议材料   责任编辑: 信息中心
分享到:微信QQ好友QQ空间新浪微博我的搜狐人人网

上一篇: 关于打造“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议

下一篇: 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引领产业转型...

My JSP 'foot.jsp' starting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