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议政献策>>大会建言

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发布日期: 2020-01-07]    字号:

 

  围绕市委提出的全面建设“一谷一城”战略部署,我市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积极构建“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九大特色板块,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白山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特色农业发展优势突出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蛙产业不断壮大。林蛙放养面积达220万亩,年回捕成蛙1.2亿只,实现产值8亿元。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食用菌种植达到4456万棒,龙头企业30户,带动农户3000多户,涌现出食用菌产业大户500多户。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中药材种植面积30万亩,产值达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6%。山野菜产业持续上升。山野菜保护地面积已达16万亩,人工栽培面积3万亩,产量达2.3万吨。山珍野果产业特色明显。特色浆果面积已发展到65804亩,总产量30891吨。特色牧业产业发展较快。山黑猪、优质肉牛、梅花鹿、蜜蜂产业发展较快,畜牧产品加工企业达24家,深加工产品达到1165种,注册商标13个。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绿色食品龙头企业156家,园艺特产品牌230个,其中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省级品牌数量达到100多个,长白山人参品牌达到27个。全市有8个人参产品获得吉林省著名商标,14个人参产品被评为吉林名牌,28个人参产品获得绿色、有机产品标识认证,被吉林省确定为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达到15个,人参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0%46%,人参出口量占全国的51%,销售鲜参占全省60%以上,年出口成品参占全国70%以上。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年交易量4.5万吨,实现交易额170亿元;靖宇县多功能特产交易市场,已成为我市道地药材的重要集散地,年中药材交易量2万吨左右,交易额10亿元以上。随着中国长白山特产云商场等电商交易平台的启动实施,标志着我市中药材交易由线下全面转向“互联网+市场”交易模式。 

  (四)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成立乡镇农业服务队62个,农业信息员覆盖530个行政村,形成了一支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联动工作队伍,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达6万人次。组织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推广农业五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4个,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3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2项,新肥料18万亩,新农药5万亩次,购置农机补贴资金达320万元。 

  二、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短板和不足 

  一是龙头企业偏少偏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二是科技服务人才匮乏,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不足,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能及时提供产前市场信息、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市场对接。 

  三是产业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动力。各县市区财力薄弱,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金融支农政策落实不到位,农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高,从而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围绕“加强农业,做特农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着力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缺少和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 

  (二)创新经营方式,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政策性贷款贴息等方法做大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规模。争取中央、省对特色农业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生产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特色农业的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乡村。加快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的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构建完善市农科站、农产品检测中心、农业产业化管理中心、农业信息化中心、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等一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机构和创新平台,尽快形成支撑有力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扶持重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型企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选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农村市场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 

  (四)推动“小品种、大产业”的深度开发。打好长白山绿色资源牌,重点加快推进人参、中药材、食用菌、山珍食品及生态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抢占科技制高点,树立创意特色理念,深层次开发特色产品,延伸长白山绿色食品产业链,突出打造黑木耳、刺五加及小浆果等单品种高端系列产品,奏响长白山绿色品牌,全面加快“一谷一城”建设。 

来源:李启阳常务委员(江源区政协)   责任编辑: 信息中心
分享到:微信QQ好友QQ空间新浪微博我的搜狐人人网

上一篇: 夯实农业绿色基底 创新农村发展模式

下一篇: 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打造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

My JSP 'foot.jsp' starting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