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议政献策>>大会建言

关于重视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几点建议

李晓丹常务委员(市侨联)

[发布日期: 2019-01-22]    字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城镇化建设加快、采煤沉陷区改造搬迁,我市农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相继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成为“新三农”问题,影响着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是制约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瓶颈性难题。 

  一、主要问题  

  我市共有行政村503个,自然村1522个。其中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60%以下行政村为119个,自然村334个,占总数比重达22%,这些农村,出现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发展和改革中予以解决。 

  1.农民呈现老龄化。因为农村的相对落后、贫困,在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青壮年持续外流,选择进城务工,只留下一些老人、小孩、病人、残疾人。空心村人口基本是老龄化为主,农村建设主体严重缺失,形成老年农民在扛大梁,后备力量不足的局面。 

  2.经济发展乏力滞后。留守的农民文化水平低、劳动能力弱、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导致农业现代化工具使用、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推销存在困难,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难以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二三产业更是无从谈起,陷入了“因穷而空、越空越穷”的困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人居环境整治难。部分农户常年在外经商打工、到县城或镇里居住,农村老房子对他们来讲只是临时住处,长期闲置不用,既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又有安全隐患。由于环境卫生管理经费投入不足,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庭院环境“脏乱差”问题在这些村庄相对严重,生活垃圾随处丢弃,废水任意排放,厕所革命难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进度缓慢。 

  4.基层组织被弱化。由于青壮年农民的流失,留守村民中缺合格党员、缺优秀人才、缺致富带头人,选懂农业、懂管理、懂经营的村干部成为难题,使两委班子缺少活力和发展潜力,2019年开始进行的村两委换届,不少村子将出现选人难的现象。党员年龄老化、后备力量不足、文化程度偏低、带动能力不强的情况在“空心村”普遍存在。留守在家的党员里,绝大多数不会上网,也不会用智能手机,“上传下达”有困难,对上级安排的工作经常是“维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也不到位。由于缺乏有能力、有水平的“带头人”,许多村党员活动室建起来了,设备买来了,活动场所也有了,但活动还是开展不起来。 

  二、几点建议 

  一要优化乡村规划,整合土地资源。依据不同类型的“空心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兼顾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和保护历史遗存的需要,做好村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采用合并、迁移或转型治理的模式,着力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把农村宅基地整理与小城镇建设,中心村的扩展与自然村合并结合起来,使村庄建设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广大农户生产、生活需要,促进村庄内聚式发展,引导农村居民向中心村、中心镇适度聚集。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综合整治,将农用地中分散的房屋拆迁复垦,将原本零星分割的土地连成片,盘活各村的土地资源,为发展现代农业腾出空间,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和产业发展优势,为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提供土地保障。 

  二要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发展动能。基层党组织是“指挥所”更是“先锋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让“空心化”的农村党组织在政治上强起来、服务上优起来、成绩上提起来,就得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允许打破地域、单位、身份、资历等限制,选优秀人才担任支部书记。通过动员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党员回村、派驻“第一书记”、下派各种强有力的“联村干部”,尽快扭转农村党建薄弱和社会治理混乱的局面。同时创新“党建+产业”发展思路,让党建工作为乡村振兴服好务,为其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三要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村庄。强化村民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结合“厕所革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开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抓好改水改厕、沟渠清理、畜禽整治、垃圾处理、立面装修、庭院改造等工作,通过一户一户推进,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好,确保乡村环境整体提升。同时,通过优美的环境,聚集人气、汇聚商机,促动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流,让“空心化”的村庄增添新活力。 

  四要发展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根据“空心村”的生态资源、区位特点、产业特色等,实行“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等差异化发展策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空心村”再现生机。吸引城市退休人员到“空心村”租用废弃地和闲置老宅,适当改造修缮用于居住养老,也可以发展民宿经济;鼓励村民联合,利用自家的房屋发展农家乐、乡村客栈、民宿吸引游客,既让城里人体验乡村的青山绿水、田园野趣,也把原生态的绿色农副产品卖出去;通过城里人“下乡”、投资互融,将农民的土地、房屋进行流转,满足久居城市游客向往乡村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渴望回归悠然的田园生活的需求,发挥“旅游+农业”、“旅游+乡村”的优势,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带动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农民经济增收。 

来源:白山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会议材料   责任编辑: 信息中心
分享到:微信QQ好友QQ空间新浪微博我的搜狐人人网

上一篇: 关于加快开发市区旅游资源的建议

下一篇: 关于加快我市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建议

My JSP 'foot.jsp' starting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