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系统思考,体现了哲学智慧和辩证思维,为我们建构新时代生态文明指明了正确方向。而我市全面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发展战略,是对“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市实现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一剂良药”,不仅为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路径。
一年来,我市“一谷一城”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工作成效。经统计,全市累计投入奖补资金1.16亿元,新增特色种植11.98万亩,新建2个省级特优区,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下降54.7%和59.3%,超额完成年度“双减半”工作任务;大塬年产4万吨塑胶硅藻土填料粉体、亿库年产20万立方米硅藻土复合生态板材等项目顺利投产,农夫山泉、施慧达、葵花药业新厂等项目有序进行;举办“白山之夏”“白山之冬”“冰雪嘉年华”活动,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吉林森工集团、吉林农大围绕“一谷一城”建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等等。
总体看,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谷一城”战略的正确指引、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但对照“一谷一城”建设的总体思路与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步调不整齐。有的干部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对建设“一谷一城”理解不深不透,片面认为“一谷一城”就是农业农村工作;没有深刻认识到“一谷一城”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发展的大战略,是推进白山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举措,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各项工作的主要方向和落脚点。个别地方和部门工作开展迟缓滞后,没有跟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步伐。
二是金融支撑不到位,发展缺引擎。截至目前,全市“新五样”绿色产业的产值和税收占GDP比重、财政收入比重由原来不足30%上升到65.3%和55.2%。但“新五样”的银行贷款余额仅为49.41亿元,比年初增加4.48亿元,仅占贷款总量比重9.7%,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贡献度不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五样”产业规模小、总量不大,授信额度有限、融资难,致使产业扩容增产难、人才技术引进不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缺少新亮点和动力引擎。
三是工作开展不均衡,氛围不浓厚。个别部门和基层单位对“一谷一城”建设传达不到位、学习不深入、理解不透彻、宣传不广泛,各项工作开展不均衡不协调,致使极个别基层干部只听说“一谷一城”,却不了解“一谷一城”建设真正内涵,没有真正激发全民参与“一谷一城”建设的内生动力,“一谷一城”建设氛围在一些地方还不够浓厚。
“一谷一城”建设是我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战略思想的深化和延伸,是实现白山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就东北振兴不断释放重大政策利好,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如火如荼。推进“一谷一城”建设正当其时,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推进“一谷一城”建设,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是深化共识、对比差距,正“帽子”。全市上下要学懂悟透“一谷一城”战略思想,解放思想、达成共识;要结合自身工作,理清工作思路,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解决“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要对照“全国首家绿色转型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绿色食品特产名城”等等这些含金量极高的命名,找差距正“帽子”,切实发挥这些命名的政策、示范和带动作用,努力打造“一谷一城”地域品牌,切实提升“一谷一城”地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强化领导、建立机制,促落实。选调精干人员,汇集各方力量,成立“一谷一城”专门工作机构,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综合调度,加大指导与督查力度,做到“政府吹哨,部门报到”。各地各部门要研究政策、立足本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强化产业管理,围绕行业立规矩、围绕市场定标准,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加强宣传引导,树立“一盘棋”思想,让“一谷一城”战略深入民心,营造全市“看向指挥棒,齐声大合唱”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大扶持、整合优势,树“品牌”。在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功能的同时,要大力撬动银行信贷杠杆作用,加强政银企保对接合作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提升信贷投放的针对性和精准度,逐步形成多形态、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促进“老三样”转型升级,推动“新五样”做大做强,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撑,围绕“新五样”绿色产业选树一批白山品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逐步将“一谷一城”建设全面铺开,进行到底。
四是合作研发、培育精品,促发展。围绕“绿色有机、资源加工、全域旅游、开发开放、营商环境和数字信息”六张牌,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为“一谷一城”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将“一谷一城”概念植根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有效打通“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实现白山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